科室概况: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 ICU),是及时提供各种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以最大限度确保危重病人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单元,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0年1月,是百色市县级最早成立重症医学科的单位,于2010年10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第一批重症医学科准入评审。目前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13名,护士6名。科室团队多名成员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进修、学习。
科室配备有先进的中央层流净化系统、ICU吊桥系统、中心供氧、中央空调系统、美国GE Healthcare中心工作站监护系统和Mindray HYPERVISOR VI中心监护系统,配置Solar 8000i和BeneView T8床旁监护仪,拥有美国PB840、德国西门子SerVo-i、哈美顿C2等呼吸机,日本奥林巴斯P-60纤维支气管镜、日本奥林巴斯V290电子支气管镜、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经颅多普勒、脑电监测系统(脑功能仪)、美国ZOLL血管内降温仪、德国费森尤斯及瑞典金宝床边血滤机、意大利百胜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主动脉球囊反搏仪、美敦力临时起搏器、脑电双频指数Bis、拥有各种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肠内营养泵、亚低温治疗仪、除颤仪、心电图机、血糖仪、尿流率监测仪等,为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设备保障。
目前科室常规开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生命体征监测、床旁血气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动脉压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科室能常规开展重症患者呼吸机治疗、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重症患者人工肝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吸痰、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鼻咽通气道、喉罩、经口/经鼻气管插管、经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经皮扩张式气管切开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三腔二囊管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作为同级医院率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ICU,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养是我科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不断派出医务人员到区内外参加各种急危重症培训班、进修学习,培养起强大的ICU医护团队,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科室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
科室开展的主要医疗技术:
1.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心排血量技术
肺动脉漂浮导管,也称Swan-Ganz导管,是由Swan和Ganz首先研制成顶端带有气囊的导管。 临床常应用于各种复杂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我科于2010年开展有创动脉血压连续监测。于2012年率先在市内ICU中开展肺动脉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通过肺动脉漂浮导管直接测量肺动脉压、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及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通过公式计算出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对危重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进行直观、量化的客观评价。主要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如休克、脓毒症、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通过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为了指导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PICCO技术(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心排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心排血量。此新技术自2013年始已成为我院ICU常规诊疗项目之一。该技术的优点:1.创伤性小,只需放置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无需肺动脉导管,可用于儿童;2.初始放置时间短-可在几分钟内开始使用;3.动态、连续测量-每次心脏跳动测量心输出量、后负荷和容量反应性;4.无需胸部X线来确定导管位置;5. 费用便宜,动脉PICCO导管可以放置10天,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及花费;6.参数更准确 ,PICCO参数也非常易于判断和理解;7.能测得血管外肺水,床旁定量测量肺水肿。
3.CRRT(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技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早期的CRR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竭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抢救。
4.ECMO(体外膜肺氧合)
ECMO 是一种肺脏或心脏无法提供足够量的气体交换或灌注以维持生命的人提供延长的心脏和呼吸支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ECMO分有VA-ECMO和VV-ECMO。 VA-ECMO是各种急性双心室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性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适应证包括:(1)各种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外科术后、暴发性心肌炎、心脏介入治疗突发事件、等待心脏移植、长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失代偿、药物中毒、溺水以及冻伤等)引起的心脏骤停或心原性休克。(2)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心脏移植术后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接受左心室辅助装置出现急性右心衰竭、严重呼吸衰竭引发的急性肺原性心脏病。(3)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VV-ECMO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适应证包括:ARDS患者、肺移植患者、支气管哮喘、肺栓塞、大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ECMO是目前在ICU里开展的最复杂的技术之一,ECMO技术开展标志着我院危重症病人抢救水平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院ICU是目前百色市为数不多的能开展该项技术的单位之一。
5.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及脑电监测技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及脑电监测技术对神经重症患者提供精准的脑血流及脑功能监测数据,是神经重症患者的精准治疗的前提。
6.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
脑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该科于2010年率先在市内开展此项技术项目。通常选用经颅骨钻孔,行脑室前角穿刺,将脑室引流导管置入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颅内压监测仪连接,即可监测颅内压。在ICU中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的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常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塞)、或其他脑功能受损的疾病
7.血管内降温技术
血管内降温是一种新型的降温技术,近年来已针对性应用到脊髓损伤、颅脑损伤、脑卒中、脑手术或严重高热等状态下的重要脏器保护以及控制脑损伤后的严重高颅压治疗等诸多领域,与传统冰毯、酒精擦浴、体表大血管走行部位敷以冰袋、冰帽等降温方式相比,血管内降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诱导过程短,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温度温度,复温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大量研究已证实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降温方式。此技术自2016年初我科已投入使用,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8.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主动脉球囊反搏是一种机械循环辅助方法,是指通过动脉系统置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期气囊放气,达到辅助心脏功能的作用。该科于2016年1月份开展此项目。主要对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绞痛、冠脉造影、PTCA及冠脉溶栓时的辅助、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9.经皮扩张式气管切开技术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床边即可开展等特点。我科于2012年开展此项技术。通过气管切开术能快速有效的解决上呼吸道梗阻、昏迷、胸部外伤、胸廓活动或呼吸活动受限、胸腹部手术后等各种原因导致气管分泌物潴留,为实施机械通气、其他手术的前置手术做准备。
10.重症超声技术
重症超声是由重症医生在床旁实施,在重症医学理论指导下的超声检查。既包括对患者主要问题的病因判断,又可在床旁对血流动力学各环节(前负荷、左右心功能)、肺部气水比例的变化进行连续性评估。不仅仅是一种诊断性的检查,还可以被看做体格检查的一部分,因此超声有成为21世纪医生的听诊器的潜力。重症超声是一些检查方案的组合,可以进行紧急的诊断评估,并可以与治疗决定相结合。目前科室可以开展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经食道心脏超声、肺部超声检查、经颅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血管超声穿刺引导。其中我院ICU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是百色市为数不多开展该项技术的单位之一。
11.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技术
目前ICU科内智能化多功能呼吸机可提供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性能完善、安全性好,有效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积极的呼吸支持。
12.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技术在重症和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新技术自2016年始已成为我院ICU常规诊疗项目之一。包括经电子支镜气管插管、电子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气管内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气管内异物、痰栓取出、痰标本留取、肺泡灌洗、经纤支镜肺活检等。
13.床旁持续脑电监测
动态脑电图系统是用于脑电波检测的医学设备,可在活动、睡眠等日常生活状态下记录受试者24小时脑电图,适用于常规脑电图检查范围,目的是对疾病状态下脑电变化有更多了解,提高诊断率。特别适用于发作性疾病如癫痫、晕厥和睡眠障碍的脑电分析。
地址:外科综合大楼8楼 电话:0776-6213105
|